科学还是武断?驳腾讯空气净化器不责任言论
看了一篇腾讯今日话题的文章《空气净化器抗霾:安慰远大于实效》,之后深感痛心。躺在床在还觉得忿忿不平,干脆爬起来也码一篇文字。在雾霾刚刚肆虐过的华北地区,这样的一个题目绝对吸引眼球。再加上腾讯新闻如此大的一个平台,不知道已经有多少人看了,有多少人信了。作为一个媒体同行,我对这篇文章的一些论据比较认可,但是结论实在太不符合逻辑了。同时作为一个做了10多年家电行业的媒体人,我毕竟亲自做过很多的试验,听到了很多真正的“学术专家”的教诲,那么也就把我所相信的东西给大家说说。我很清楚我们的平台不在一个量级上,能看到的人数远不如人家腾讯新闻,也会有不少人质疑我们这些“专业媒体”会不会是企业“豢养”的喉舌,腾讯才更代表媒体的良心。没所谓,说不说在我,信不信在你,我不吐不快!一篇看似科学的不科学文章这篇文章我是逐字看的,并且看了三遍。然后我马上去看了评论,已经有800多条评论,第一条热门评论就是下图,得到了最多人点赞,这让我很欣慰。这位兄弟和我看后的感觉完全一致,就是“标题*”,也是俺们老师常常一个大叉子划过天际的文不对题。很多论据是比较公正的,但是结论却一边倒,不由得让人怀疑这是什么逻辑关系。其实像我这样能一字不落看完,并且每句话都过过脑子的读者肯定不多。我不是在装B,而是现在大家的阅读习惯就是如此。大标题吸引进去看,然后各个小标题扫一遍就关了。太长的论述大家没空看,或者有些东西也看不懂,跳过很正常,但是总能大体有个概念,作者写的很实在或者很专业。而这样的概念也许就让你相信了所有的小标题,不得不叹服大媒体写手对于现在读者的细致研究!然后我们逐条来看看作者给出的一些结论吧:(请大家一定先看看原文再看我的吐槽)什么是“废弃颗粒物”? 正规品牌的净化器对PM2.5都有效!第一段中,作者对PM2.5的描述很对。然后造出来了一个新词汇叫“废弃颗粒物”,我查了查腾讯自己的搜索引擎,也没见还有哪篇文章有过这个词汇。作者对于颗粒物似乎有些逻辑障碍。花粉、宠物毛、烟雾、霉菌和灰尘这些都是颗粒物的种类构成。再严格点说,灰尘不就是以前没有颗粒物这个词汇的时候大家对于颗粒物的统称吗?而PM不就是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吗?PM100、PM10还是PM2.5只是从大小上来分类颗粒物。种类和大小是界定颗粒物的两个维度,不是对立的!如果“举个栗子”,一个带电荷的霉菌吸附了水汽,形成了一个直径是2.5微米的颗粒物,你管他叫啥?它既是霉菌也是PM2.5。但是按照作者的逻辑,外国的净化器对于霉菌就有效,对于PM2.5就难说了,那我刚才那个“栗子”到底有效无效?颗粒物总不是“薛定谔的猫吧。不再多说,我的结论是:其实只要是一块合格的HEPA滤,对于PM2.5是绝对有作用的。且静电集尘的空气净化器不管你颗粒物到底是多大,PM0.1也好,只要能带电就可以被吸附。所以,作者第一个论点“真正过滤PM2.5的净化器并不多见”我不赞同,其实是并不少见,当然也不是没有无效的净化器,我们后面再说。我的结论也基于我近几年的实际测试,当然俺是中国的外国的的监测仪器都用了。如果您对此有异议,我愿意较个真,我可以抗着有用的净化器和仪器去你规定的环境里实际试验一下。我赢了,您得给我报销打车钱!滤维护成本过高无法“抗霾”?!@#@!#%¥#作者第二段槽点最大。开始讲了HEPA的作用和使用寿命维护方式,都老正确拉!然后后面那句话,我笑了半天。“有的人一冲动花了很多钱买了台空气净化器,却又嫌维护成本太高,不按照要求换滤, 结果就是要么偶尔才开一下但毫无效果,纯粹浪费电,要么相当于买回来一件家具,除了占地方之外没别的用处。”我已经笑的无力吐槽,改写一下大家自己体会。“有的人一冲动花了很多钱买了辆大切诺基,却又嫌油耗太高油价太贵,不按时间去加油,结果是要么偶尔才舍得开一下,平时都去挤地铁,纯粹浪费钱,要么相当于买回来一个大铁壳子,除了交停车费站个地方之外没别的用处。”有喜感吗?其实作者好心,你这段在告诫大家,买了净化器就要保养好,定期要更换滤材,才能保证有效用。但是为啥要有无法抗霾“这么个结论?我们正规的产品都显著标明的滤材的建议更换时间,给了消费者足够的知情权。不给马喂草,还让马跑,跑不动还说马没用,咱能讲点道理吗?效率效力搞晕菜 请看CADR值第三段我是看了三遍也没太搞清楚作者的逻辑。妄自揣测一下,作者想说,有的净化器说了,我能去除99%的颗粒物,这是我的能力,但是我又没说多久,也许开一整天呢,所以有的净化器效率低。这些话都对,也是事实。所以我们业内才有一个术语叫做 CADR值。不给大家上定义了,其实就是每小时我能输出多少立方米的洁净空气,所以也叫洁净空气量。其实这和出风口的风量不一定一致,有的机器HEPA等级比较高,单次循环去除效果高,三次循环就能达到其他机器六次循环的效果。所以大家选购的时候才要注意,看看他的CADR值到底是多少,这是很重要的。作者这段捯饬的有点乱,但是本意不错!净化器本来就是小范围改善用的,大面积要靠环保局第四段又有槽点了。把净化器放在墙角其实是不对的使用方法,作者上来就默许了净化器放在角落处,正确用法是至少和墙壁距离一米。此外,作者说的净化范围大约两米左右,这不知道从何而来。净化器确实是对单个房间有效的,我和很多人说过,不要以为客厅里有个净化器,卧室就会跟着被净化。房间是联通的,会有一定效果,尤其家里密闭比较好的。但是主要作用于净化器所放置的居室。净化器能否形成了一起气流闭环确实是个问题,有一款巨贵的土豪品牌净化器的设计就是下面进风,垂直向上出风的,这样的设计确实不容易形成气流闭环,导致居室内精华不平均,但是也有不少品牌考虑的是很周全的。所以,大家选购的时候要注意。标准问题是行业槽点 机构结论未必可信作者第二大部分吐槽了一把标准,我们业内也经常吐槽,尤其企业一起开会的时候。GBT18801-2008确实太落后了,现在正在修订中,最终版草案已经送审了,草案的内容主流的生产企业也都知道了,估计证实实施还得到2015年九月。而正是因为没有标准,作者所提及的某些机构所谓抽查检验也不全站得住脚。因为大家试验环境不一致,比如说人家甲醛效果虚标,其实人家说明说下面都有*备注,在30立方米封闭环境下6小时去除率达到99%。某些机构统一两小时试验,去除率80%几,就说人家虚标,这不挺正常的么?当然,也不是所有企业都是冤枉的,所以行业内的良心企业也都在盼着国标出台有权威检测机构可以以正视听。其实退一步来说,对于甲醛问题,如果不用净化器,大家无非是用活性炭包。而净化器里面的甲醛滤也都是活性炭颗粒封装成的,就算人家虚标了,两个小时去除70%,那不也挺好吗?不然你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活性炭包扔在一个没有空气扰动的新装修房间内,几天才能让甲醛浓度下降70%大家也应该都知道吧。然后说说适用面积问题,每次我们专委会开会都是所有企业的槽点,因为标注适用面积毫无参考价值。刚说我们说了,净化能力其实是看CADR值,我一小时能弄干净多少立方里的空气。面积和立方米有什么不同,还得乘一个房间高度呢吧。那么问题就来了,学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啊呸,大家家里的房高都一致吗?有两米六的,有三米二的,还有人住LOFT是五米六呢,这不能一概而论的,并且如果房间顶部不平,或者墙壁不周正,也会对净化面积有所影响。当然,新国标里也有建议公式,用CADR值乘以一个系数,可以得到适用面积,当然这仅供参考,不强制标注。上海质监局弄了一个地方标准,非让标适用面积,也是企业们挺无奈的事情,所以现在很多企业专门给上海生产机型就为了应对这个“地标”。对于这样的“不合格”也是无力吐槽啦,有一次见到了国家质检局管产品质量的处长,我问他对上海这个做法怎么看,他说了两字:呵呵。最后说品牌,其实作者说少了,哪是近200个啊,300都有了。这是污染现状决定的,我不否认净化器产品的毛利很高,正是因为利润高,市场又有了需求,各种品牌才会蜂拥而至。这在我们家电行业很正常,10年前还有500个空调品牌呢,现在大家也就数出10个来,并且前三位占了一大半。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还没到时候呢,市场的手终归会让一切有序化。现在大家能做的就是擦亮自己的双眼去选。不正确使用空气净化器有害无益作者第三大部分写的很好,可惜小标题又跑偏了。您就不能写成我这样的标题吗?不维护打理机器,不按时换滤,还是净化器厂家的错了?你冰箱不除霜还不制冷呢,干嘛非要用这样的结论诋毁整个行业呢?至于臭氧问题,确实要引起重视。静电式除尘技术确实可以产生臭氧,但是也不要谈臭氧色变,不超过5PPM就是无害的,臭氧还可以杀菌呢,很多工作产品都是用臭氧杀菌的。使用静电除尘净化器建议不要在小房间内使用较大型的机器,具体超不超标在北京我可以帮你测测,你也可以选择相信企业出具的检验报告,臭氧浓度不存在标准争议,是多少就多少。如果还是怕,你就买滤机型呗。那无非就是后续要换滤成本高点。世上事情本就如此,需要取舍。好了,至此,对于原作者文章要说的我都说完了。可能言语中有些刻薄,也是一时激愤。如果您看完依然不信好的空气净化器是有用的,我愿意用事实征服你,留个QQ号4424188,可加微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您不否认吧!咱们有多少事是道听途说就坚信不疑了呢?写到这里,我又看了看稿子下面的调查结论(如下图),亦不由得轻叹一声。从另一方面说,消费者的不信任也是我们行业自己的一些乱象造成的,希望想趁机发笔横财的某些人长点良心吧。你把锅都给砸漏了,哪还有米汤喝。我老娘正在骂我中午不睡觉闲的。也是,现在还有人不相信地球是圆的呢,我累不累啊,大家各安天命吧。对于下面这样的老兄,我只能送你郭叔一句话“有辙找去,没辙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