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血管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先进武器助力鼓楼医院1厘米创口完成肝
TUhjnbcbe - 2024/5/18 16:18:00

中国江苏网6月28日南京讯近日,医院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施晓雷教授,用“达芬奇”机器人,为一位患者做了左半肝切除手术,一举开辟了江苏省“达芬奇”机器人在腹部高难、高危手术的先河,填补了江苏医学在肝胆外科机器人手术领域方面的空白。

“这位患者是一名50岁的男性,有肝硬化病史20余年,最近感到上腹部不适,诊断为左肝原发性肝癌。医院都建议其进行传统开腹手术,考虑到手术创伤大、疼痛明显、术中出血多、术后恢复慢,患者全家无法接受。因患者的病情严重,必须尽快实施手术,所以我们建议他用“达芬奇”机器人来切除肿瘤。”施教授说。

经过3小时的奋战,施教授操作机器人,完整左半肝病灶全部切除,且创面仅下腹部一个小口。

1厘米创口完成高难度手术看似“游戏”操作实则要求严格

以往我们在荧幕上看到人类医师主刀的手术室,特写镜头往往会聚焦在不停传递手术器械上,以及助手为医生擦拭额头上的汗滴,可以看出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且医师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地方。

如今,“达芬奇”机器人的出现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力资源,甚至完成一台高难度的外科手术只需要1名外科医生、1名麻醉师以及1到2名护士。更重要的是,机器人手术除继承腹腔镜手术微创优点外,还实现了人眼局限、人手灵活度界限、微创极限三个突破,使手术视野立体放大。

机械手臂可以在狭窄的解剖区域内完成度转动、挪动、摆动、紧握等多个动作,具有人手难以企及的稳定性、重现性及精确度,可辅助完成精细复杂的各类高难度手术。机器人手臂通过病人腹部四个直径1厘米大小创口进入腹腔,病灶状况、组织结构等都通过机械手臂上的摄像头,被放大后在监视器上显示出来,医生不需要站在手术台前,仅仅坐在三维立体成像系统控制台前,在类似3D电影立体视野下,通过遥控机械手臂执行手术操作,就像“钻”进病人腹腔里一样。

医生坐在一旁的三维立体成像系统控制台前,就能清楚辨别患者腹腔结构,迅速确认手术部位。随后,怎样切除肿瘤,在哪里下刀,如何缝合等,医生只需坐在操控台前发出指令,在世界最先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利用置入的机器手臂,成功切除患者的肝脏,为肝脏疾病患者解除病痛。这看似一场体感游戏一般的操作,实则要求严格。

“在左肝原发性肝癌的手术中,当机器人的机械手臂伸进腹腔,清楚地看到肿瘤已长满患者左内叶肝脏,部分肿瘤已突出肝脏表面,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通过被放大20倍的机器人‘眼晴’,必须将左半肝全部切除才能彻底清除病灶。”施教授仔细的向记者阐述了术中的各种困难和风险,“我要先将左胆管、左肝动脉和左门静脉分别游离切断,然后利用机器人灵巧的小手沿着肝脏缺血线的方向切开肝脏。手术的关键是在不损伤血管的情况下暴露并保留肝脏内的肝中静脉,所以在切除时要十分仔细,如果损伤到血管,就会大出血,致使患者死亡。这就如同一个煤气管道,千万不能漏气,在手术过程中既要小心的把血管裸露,又要把左半肝切除,这种手法上的处理最能体现出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技巧。”而对于术后创面小,且第一天患者即可下床行走,施教授露出欣慰的笑容。“今年,南京首届创新周正在进行,本周末第五届国际服务机器人产业高峰论坛也将启幕。机器人已经成功融入百姓的生活,在各行各业发挥能量。目前机器人辅助肝切除代表了国际微创外科最新的发展水平,患者术后一周即可恢复正常生活,改变了以前肝脏手术术后需要数月才能缓慢恢复的困境。有了‘先进武器’,搭配我们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后疑难杂症会越来越少!”

医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完成例数达江苏省之最

截止目前,医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完成例数达,已达江苏省之最。近几年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仅在泌尿外科、妇产科等开展,在肝胆外科领域对大众来说还是一个陌生又新奇的存在,令人惊叹。直到年,网络上一则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小口径玻璃瓶内缝合葡萄皮的视频热传,才让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逐渐被公众认知并接受。

据施教授介绍,机器人手术可以达到开腹手术同样的手术疗效,它能在保证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效率的前提下根治肿瘤、减少创伤,其镜下特殊的视角利于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在淋巴结清扫数量、切缘阳性率等肿瘤根治性相关的指标上等同,甚至优于开腹手术。无论是原发性肝癌,肝内胆管癌,肝巨大血管瘤还是肝内外胆管结石,机器人手术术后患者身体恢复快,可以使得后续的辅助治疗尽早实施,在改善远期预后方面有先天优势。

1
查看完整版本: 先进武器助力鼓楼医院1厘米创口完成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