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省直三院即可订阅本
说起射频消融术,业内人士都不会陌生,它是肝脏恶性肿瘤常用的微创治疗方式,主要原理是通过射频电流产生足够的热量,使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近年来,射频消融被尝试性地应用于肝血管瘤的治疗,初步显示了疗效确定、安全性高、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势。这不,近日,省直三院东院区消化病诊疗中心就收治了两名肝血管瘤的患者,并用射频消融术成功为患者解除病痛。
事
例
年8月8日,收治一例病人,师某(化名),女,40岁,外院体检时上腹部MRI提示:肝V、VII段血管瘤,大小约52cmx45cmx40cm,经东院区消化病诊疗中心主任程相超、肝胆外科学组张家明医师会诊讨论后,进一步明确诊断:肝V、VII段血管瘤,决定行经腹腔镜肝血管瘤微波消融术。
(注):图片为现场手术,为避免引起不适,已做虚化处理。
(腔镜下肝血管瘤)
(微波消融进行时)
(微波消融术后)
年8月12日,收治另一例复发肝血管瘤患者,胡某(化名),女,60岁。肝V段血管瘤:5.2cmx4.2x3.5cm;9年医院做过肝血管瘤捆扎术,术后复发,全麻下CT引导穿刺定位血管瘤微波消融术。目前,两位患者恢复良好。知多点
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多数病例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多在健康体检常规行B超或行腹部手术时意外发现。肝血管瘤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以30-50岁多见,在5cm的肝血管瘤病例中女性多于男性。目前,尚无证据说明肝血管瘤有恶变可能,但偶可与肝脏的其他恶性肿瘤相混淆导致误诊。
对于最大径不超过5cm的肝血管瘤,射频消融可以作为首选微创治疗手段;对于瘤体直径大于5cm但不超过10cm的病灶,在彩超或CT引导下大部分能达到完全切除的效果。具体操作中可采用预先毁损血管瘤主要供血区的方法,尽可能高温彻底凝固病灶,减少残留复发。射频消融术后仍需密切监控出血、坏死组织感染等并发症。尽管射频消融在部分肝血管瘤中治疗作用显著,但是对于巨大血管瘤(10cm)仍有一定局限性(完全消融率为60%),主要是因为瘤体过大、热量分布不均,影响射频消融的凝固作用,带来更大的出血风险;同时,大体积瘤体的射频消融会增加患者肾功能损害的风险。
专家介绍程相超
东院区消化病诊疗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中国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肛肠外科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协会肝胆胰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微创外科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食管炎、慢性胃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顽固性便秘、顽固性腹泻、顽固性腹水、消化道肿瘤及消化系统危重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治,肝肿瘤射频消融术;内镜下治疗各种息肉、早期癌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疾病。
张家明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在职研究生,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及研究20年,年6月在医院中国疝外科学院进修深造;年5月至年7月在国家卫生部内镜与微创培训基地暨医院微创外科中心培训学习,并取得内镜微创医师(教师)证。对肝胆、胰腺、胃肠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肝胆、胃肠、疝与腹壁外科腹腔镜手术,熟练内镜与腹腔镜的操作;独立完成经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脾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腹腔镜下肝、脾囊肿开窗引流术;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行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以及腹腔镜下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致力于疝与腹壁外科的研究。
番
外
东院区消化病诊疗中心是我院重点专科之一,内镜与微创诊疗中心拥有一支专业技术力量雄厚、责任心强的医护队伍,主要开展内镜与腹腔镜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腹腔镜微创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创伤小,术后疼痛轻;
2.无明显切口,微创美观;
3.住院时间短,快速康复。
科主任:程相超/
腹腔镜联系人:张家明/
内镜联系人:刘耀刚/
素材提供/东院区消化病诊疗中心
编辑整理/冀慧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