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血管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突然头痛头晕浙江六旬大妈检查发现颅内竟长 [复制链接]

1#

都市快报首席记者俞茜茜通讯员宋黎胜

很多人都见过马蜂窝,要消灭马蜂窝可是件棘手的事情,如果一不小心遭群蜂攻击,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你知道吗?有些人的颅内也会长“马蜂窝”,严重的也会危及生命。近日,医院医院的专家们迎险而上,成功将长在一位患者颅内“马蜂窝”摘除。

自以为中暑

却是脑内“马蜂窝”作祟

“我母亲不舒服,会不会是中暑了?”近日,60多岁的高大妈在家人陪同下来医院。家人说,母亲开始头痛、头晕,如今还是高温天,以为是中暑了,但后来其行走不稳且恶心呕吐,医院检查治疗下为好,中暑严重也会有危险。

突发头痛、头晕、行走不稳……医生一下子觉得病情严重性,立即安排急诊CT,不出所料,报告显示“小脑出血破入第四脑室”。入院后,患者病情况迅速恶化,格拉斯评分仅三分(重度昏迷,生命垂危)。神经外科会诊认为,患者病情危重需手术解除血肿压迫。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桐乡院区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朱飚与桐乡院区神经外科主任范曙强及ICU屈建民主任具体商议并制定救治方案,立即进行急诊开颅手术。

小脑部位血肿出现在视野中,朱飚主任医师、邵锋伟副主任医师等小心翼翼清除表面血块后,意外的险情出现了,发现下面潜伏着“马蜂窝”,大家心顿时拎了起来,若是不小心触碰……就很难收拾。

原来,表面血块清理后,底下一个大小约3*3*4厘米肿块正在不停广泛渗血,其质地偏韧,周围有许多供血血管。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朱飚判断它和普通的血肿不同,应该是凶险“海绵状血管瘤”。

据介绍,因其剖面呈海绵状或蜂窝状,也有医生简称之“马蜂窝”。此时,手术医生们又兼具“消防员”角色。

专家合力摘除“马蜂窝”

“普通的开颅手术已非常复杂危险,更何况是面对血供复杂、经不起碰触的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不仅要求医生有丰富经验、娴熟的技术,还要有坚定的意志力与耐性。”朱飚事后回忆手术的过程也是有点后怕,当时由于情况紧急,没有机会对出血的性质作进一步判断便开始急诊手术,“要切除海绵状血管瘤和其他单纯血肿的方法完全不同,要先瘤体的周围一一将供血血管一一切断,然后才能将瘤体整个一锅端。操作中稍有不慎弄破瘤体,很可能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就像马蜂倾巢而出,迎面扑来。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被称为神经外科手术台上隐性杀手。”

朱飚说,“好在当发现是脑危险部位海绵状血管瘤时,我们当机立断立即调整手术方案,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终于,在麻醉科医生配合下,手术团队奋战四个多小时,将位于患者小脑的海绵状血管瘤顺利切除。术后病理报告证实术中所切确为海绵状血管瘤。

术后磁共振复查结果显示:小脑海绵状血管瘤已完全切除。目前患者神志清楚,能正确回答医务人员提出的问题且肢体活动自如,已返回普通病房接受后续治疗。

莫名头疼、头晕应引起重视

朱飚主任介绍,脑海绵状血管瘤,是指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这些畸形血管紧密相贴,小为数毫米,大者直径可达3~4厘米,呈鲜红色或草莓状。海绵状血管瘤并非真性肿瘤,而是属于脑血管畸形,只因为其形态像瘤而已。同样地,其“海绵状”也是依据形态起名,因其“剖面呈海绵状或蜂窝状”,且像海绵一样可吸收血液而变得越来越大而得名(其也呈蜂窝状,有医生简称“马蜂窝”)。人群发病率约为0.4%~0.8%,以40-50岁成人多见,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因病灶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状,首先由于其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缺少肌层和弹力层,这就意味着淤积的血液容易破出血管腔。这些特点导致了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即:自发性反复出血倾向,其次为继发性癫痫、头痛、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等。”

朱飚主任表示,老年人自发脑出血虽多见于高血压脑出血,但同一部位的出血需高度怀疑脑血管病所致,其中只是以头痛为临床表现者,更为隐匿,尤其现为盛夏,常认为可能中暑所致。磁共振检查是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异性方法,尤其是磁敏感成像,可发现约19%的病例为多发病灶,从数个到数十个大大小小的病灶。

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根本方法,有明确反复出血史,或有明确的癫痫发作,或有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等,都应积极选择手术治疗。对于很小的且无症状的病灶,可以做随访观察。

朱飚主任提醒,一般人若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疼、头晕及晕厥等情况时,医院,及时检查明确疾病,以便作出相应的处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