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肝血管瘤 病例简介:
患者女,52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饱食后明显,不伴疼痛,近1个月无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病来无发热,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短,饮食较差,睡眠尚可,二便如常。查体:腹平,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3cm,脾肿下未及,肠鸣音3次/分。
可见片状 超声所见:
肝右叶明显增大,其内可见13.5cmx11.0cm实性肿物,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内呈中低混合回声,注射造影剂2.4ml后约19秒肿物周边见结节状强化,造影剂向心性充盈,延迟相肿物大部分强化,中心部未见强化。肝左叶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超声提示:
肝右叶实性肿物,根据造影结果考虑为血管瘤。
随访结果:
术中见肝右叶巨大肿瘤,约24cmx16cmx12cm大小,质韧。
病理大体所见:组织15cmx13cmx5cm,可见切面大部分区域呈红色蜂窝状,质地软,其间见一直径4cm白色结节。镜下所见:见较多扩张管腔,大小不等,壁厚薄不均,内见红细胞。
病理诊诊断:肝血管瘤。
分析讨论:
1、血管瘤:肝血管瘤根据纤维组织的多少可争为以下4型:海绵状血管瘤、硬化型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海绵状血管瘤瘤体由充盈血液的大小不等的血窦构成,其间为狭窄的纤维性间隔,血窦内血栓可机化或钙化。
2、肝血管瘤为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诊断较容易。注意脂肪肝背景下的血管瘤弱回声多见,而较大血管瘤加压扫查时其回声可发生变化,是由于血窦受挤压,其与纤维间质之间的声阻抗差降低所致。
3、有文献将肝血管瘤的增强CT所见分型如下:
1型:典型表现型,周边结节样增强型的血管腔隙明显小于逐渐填充区(瘤周平均血管腔隙um,逐渐填充区um,无或弱强化区um),无或弱强化区为大量瘢痕组织或充满浆液的囊腔。
2型:瘤体整体弥漫性增强型,血管腔隙相对小,与1型周边结节样增强区相似。
3型:周边强化型,大量瘢痕组织或囊腔结构占据90%以上瘤体。
4、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与增强CT相似,典型表现为动脉相周边环状及结节状高增强,静脉相向心性充填,延迟相表现各异,可表现为低、等或高增强。较大瘤体内部可见不强化区,是因为血窦内血栓可机化或钙化。
病例提供:*丽萍
专家点评:
肝血管瘤患者因无特异性体征而使临床不易诊断,而影像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该病的检出率有了显著提高。超声对典型病例的检出及判断并不困难,但对于非典型病例(包括有严重脂肪肝、肝硬化背景下或低回声血管瘤等)有时对其性质的判定往往会有困难,借用超声造影技术可获得重要帮助。但是,由于血管瘤和肝恶性瘤的鉴别诊断会导致两个完全不同的治疗方向并关系到疾病的预后。因此,首诊发现的疑似血管瘤病例仍需建议在排除恶性肿瘤检查的基础上做定期密切随访1年。
点评专家:刘守君
来源:本病例引自刘守君、蔡爱露老师主编的《超声诊断疑难病例分析》
编辑:中国超声医师网微团队
声明:如果此病例涉及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相关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