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一把刀
游刃肝胆、时刻精准
心中一团火
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今天的上海
淅淅沥沥下着小雨
吴孟超院士遗体告别仪式
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
告别仪式现场
一大早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众
排队等候,送吴老最后一程
00:41
早上7点半,跑腿小哥孔先生
将今天的首批四单鲜花订单
送至市民献花处
这四单鲜花都是外地顾客从网上下单
委托他祭奠吴院士的
献花的市民里
有放下花束赶回去上班的
有老人,更多的是年轻人
每份花束上的留言
都是满满的不舍和深深的崇敬
之前的5月23日
吴孟超院士的追思活动
在他生前工作的
医院举行
活动现场,一个细节令网友泪目
灵堂响起的不是哀乐而是《国际歌》
02:09
还有一些无法前往现场的群众
通过网络留言的形式
表达了自己对吴老的悼念
从医70余年
吴孟超先后完成多台手术
成功救治了多名患者
他的右手握过许多奖杯
但却最契合止血钳的形状
他说:“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
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病人亲吻了吴孟超的手,吴孟超在病人的脸颊上回了一吻
年过九旬的他
每周仍坚持做3台以上的手术
年,97岁的吴孟超退休了
他在退休感言中写道
“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投入战斗”
吴老走了,
天上的“吴孟超星”永远闪耀
5月22日13:07,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而就在袁老逝世的前五分钟,5月22日13:02,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去世,享年99岁。
一日之内,俱损两位国士。
很少有人知道,同样是5月,十年前,我国将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星星的启程
肝脏解剖学理论的基础
年5月3日,第号小行星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被永久命名为“吴孟超星”。
这颗名为“吴孟超星”的光,是从别人不敢去的禁区里走出来,从各种“第一例”里淬炼出来的。
在20世纪50年代,无论是肝脏临床治疗,还是科学研究,中国几乎都处于一片空白,肝脏手术被称为手术的“禁区”。难以想象,彼时我国还没有做过一例成功的肝脏外科手术。
年,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医院做兼职教授,在此期间,一个小伙子总是像影子似的紧随其左右,仔细揣摩“裘氏刀法”的精髓。
这个小伙子的名字,叫做吴孟超。
一次吴孟超给病人做胃切除手术,裘法祖见他动作娴熟,干净麻利,速度上已经超过了自己,不由得对他大加称赞。他对吴孟超说:“普外是个古老的专业,胸外科是从这里分出去的,现在肝脏外科薄弱,你可朝这个方向发展。”
深思熟虑后,吴孟超明确了毕生奋斗的方向。
从此,他一路披荆斩棘,杀入了之前无人踏入的禁区。
年,吴孟超翻译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肝脏外科方面的专著——《肝脏外科入门》。
同年组成了以吴孟超为首的旨在攻克肝脏外科为目标的“三人研究小组”。
在仓库改成的简陋实验室里,三个人制成了犹如珊瑚般美丽的肝脏管道的铸型标本,这个为肝脏手术提供了关键性的解剖标识,后来成为探索肝脏手术的理论依据。
吴孟超在制作肝脏血管铸型标本
“吴孟超成功地对肝脏进行解剖,最终改变了世界对肝脏的理解。”
医院原院长李宏如此评价吴孟超的标本意义。
此前,国际医学界认为肝脏的结构是左右两叶,吴孟超对照文献研究肝脏标本的血管走向和分布规律,认为中国人的肝脏应该分为“左外、左内、右前、右后和尾状”5个叶,其中左外叶和右后叶还应各分成两段,这种提法即是现在肝脏解剖学理论的基础,即“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
年,吴孟超依然没有停下钻研的脚步,他为一位中年女患者成功切除了肝癌,成为了我国第一例成功肝脏手术。而他在手术中用到的独家秘笈——“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也是首创。
新发明的方法极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至今仍被学界认为是最简单、最有效,也是最安全的方法。这些理论研究和临床方法早已被编写入医科生的教材,并沿用至今。
年,吴孟超发现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手术后生化代谢规律”,并据此提出了纠正肝癌术后常见的致命性生化代谢紊乱的新思路与新策略。
年,突破了“中肝叶”手术的禁区,令世人震惊。
年神奇地一刀切除了迄今为止国内外最大的已被切除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瘤体重18千克。
改革开放前,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医学交流很少,在丰富的实践中,吴孟超默默地创造了世界的奇迹。
年,中国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医学界在世界舞台上的首次亮相。
中国获得大会邀请的专家中,除了肝脏外科创始人吴孟超,还有中国外科界三位泰斗级人物吴阶平、陈中伟、杨东岳。
从大会宣读论文的目录来看,将在会上宣读肝外科论文的学者一共有三位,吴孟超排在最后,前两位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议代表。
当吴盂超以流利的英语开始发言时,与会者很快改变了对他的印象——他一开口就震住了全场:“本文分析从年1月至年12月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例,手术死亡率8.8%,有6例已生存10年以上……”
在吴孟超之前宣读肝外科论文的两名外国学者,两人加在一起的肝癌切除术共18例,而讲台上的吴孟超一个人就做了例。
当年那个因为身高只有1米62,差点和外科失之交臂的吴孟超,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我一定要做外科医生,而且还要做个最好的外科医生!”
星星的光
我要背着每个患者过河
这颗九十多岁的“巨星”,从来没有“大腕儿”的自觉,更没有老人家的自觉。
他的手早就变形了,保持着拇指、食指和中指一起相向弯曲靠拢的姿势——这个姿势,是在他从医75年,做了台手术之后,用力捏手术钳所留下的一个习惯姿势。
脚也不行了,做手术需要精神高度紧张,吴孟超的双脚会不自觉地用力抓地。长此以往,他的右脚第二根脚趾紧紧地压在大拇指上,分不开了。
96岁了,他依然坚持每周三台手术,甚至有人记录下他和护士的对话。
吴孟超问:“明天有什么手术?有没有我的?没有排,没有人排我。”
护士回到:“休息休息吧。”
吴孟超:“排吧!怎么搞的一个都没排。你去找一个。”
他不怕手术多,不怕手术难,最怕的是拒绝病人。
年,一个名为王甜甜的女孩,肝部长了比篮球还大的巨型肿瘤,这件事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热心人纷纷为她捐款,医药费好不容易凑足了,但是,医院敢为她做手术,抱着一线希望,王甜甜的母亲找了吴孟超。
当时吴孟超82岁了,有人劝他,“别人都不敢切,你切了,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
吴老却说:“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9月24日早上8点到晚上6点,吴孟超通过整整十个小时的手术,给王甜甜切掉了肿瘤。
后来,王甜甜给吴孟超的一封信中提到:“我选择了9月24号——让我获得再生的日子,和我心爱的人携手走上红毯。今天我可以拥有完整的人生,谢谢您!”
年,江西病人赵国庆找到吴孟超。因病情复杂,这位被肝硬化和肝癌折磨的患者,医院拒之门外。
85岁的吴孟超继续无视“如果做砸了,大半辈子的名誉怎么办”的压力,坚持动刀。
护士长程月娥说,吴孟超的病人都是“最差的”:“一是病很重的,其他地方不愿意收治;二是很穷的。”
尽管早就是肝病专家的首席,但吴孟超从来没有对病人发过脾气。
他说医患关系就是“谈恋爱”,你对病人好了,他能感受到,才会对你也好。
每年的大年初一清晨,作为院长的吴孟超总会第一个赶到病房,向全院上下所有病人拜年,将新年的第一声祝福送给住院病人。
病人需要检查,他会细心地拉上屏风,冬天还会把手搓热,轻轻摁下病人的腹部,轻声询问病人哪里有触痛点。
做完检查,他习惯地弯腰将病人的鞋子摆在最适宜病人下床穿着的位置。
若能够做B超明确诊断的,绝不做其他昂贵的检查,而且B超都是他亲自去做。
年2月6日,上海教育出版社编审方鸿辉去看望吴孟超院士,聊到肝癌的外科手术、建立病人随访制度以及病友俱乐部等话题时,吴老兴致勃勃地讲了一个很有意味的故事:
大海退潮后,海边的沙滩上留下很多被搁浅的小鱼,在烈日下等待它们的似乎只有死亡。但有一个孩子弯下腰一条一条地捡起这些小鱼,重新扔进大海。
旁观的一位大人对这个孩子说:“那么多小鱼你捡得过来吗?一条小鱼而已,有谁会在乎呢?”
孩子一边不停地往海里扔鱼,一边说:“你看,这一条在乎,那一条也在乎。”
他的眼前是病,心底是人。
他总说:“我想背着每一位病人过河”。
星星的落幕
“我希望别人评价我是一个好人”
关于自己去世的预想,吴孟超早已设想好。
一次手术后,疲惫的吴孟超告诉护士长程月娥:“如果我有一天倒在手术室,不要慌张,记住帮我擦一下。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别让人看见我一脸汗水的样子。”
他一点也不介意自己倒在手术台上,他觉得手术台上是自己的归宿。唯一有点要求的,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他有想过别人对他此生的评价吗?
其实吴孟超在91岁那年回答过记者。
他说:“我希望人家怎么评价我?将来走了就走了呗,人家能够记住就记住,忘记了也没关系。我希望人家评价我,一句话就行了:他不是个坏人,是个好人。”
先生之风
吾辈共勉
吴老、一路走好!
来源:深圳特区报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