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单位给员工提供了免费体检福利,然而有些人体检后却不敢看体检报告(记者杨凌凌摄)
10月13日是世界保健日。对于许多人来说,每年一次的体检又该提上日程了。很多单位给员工提供了免费体检福利,然而,有些人却不敢拆看体检报告。对于这一现象,医生认为大家需要走出误区,“体检并不意味着就是拿到一组数据,而是需要医生通过专业知识和综合分析,呈现出整个‘森林’的全貌。”
拿到体检报告迟迟不敢拆,自我联想很可怕
拿到自己的体检报告,在职场工作十年的31岁女青年李华(化名)一直不敢打开。经过反复心理斗争,她终于在一天下班回到家,坐在沙发上,喝几口水,深吸几口气,才一点一点撕开体检报告的保密封条。
超重、血糖偏高、乳腺结节,第一页的体检情况小结栏赫然列出了李华身体存在的问题。与去年相比,“负面清单”没有拉长,虽然有些问题,她还是松了一口气。“总比检出新的毛病要强。上班以后,看体检报告的心情,和高考查成绩的心情差不多,怕得很。”李华说。
事实上,“平时生活不规律,体检起来要人命”的状态,存在于大多数人中。
为什么不敢看体检报告?记者昨日在十位市民中做了一个小调查。受访者的态度大致分为“不愿看”和“不敢看”两个群体。
认为自己健康的人觉得,既然自己对身体状况很了解,看不看体检报告无所谓;认为自己不健康的人则认为,不健康已经很心塞了,看了体检报告会更心塞。
个别指标异常无大碍,关键看“总结”
医院体检中心的医生周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医院体检的个人数量,较往年有很大增长。
而随着体检技术的进步,如今的检验指标越来越多,如代谢类指标、肿瘤标志物等。市民对自己体检的个别指标异常不能“见风就是雨”,需要经过医生综合分析,才能给出较为科学的判断或建议。
“一般报告的首页总结很重要,也就是疾病提示及建议,大家没必要纠结于哪个具体指标高了或低了。打个比方,人的身体是一片森林,这些单个指标是一棵一棵的树木,普通人当然不可能每棵树都认识,需要医生通过专业知识和综合分析,呈现出整个森林的全貌。”周薇说。
医生介绍,再比如白细胞升高,与感染有关,稍微高一点问题不大,可能是感冒引起的。高到一定程度时,则要考虑白血病等因素。这些都需要医生基于专业知识来进行判断。
建议保留历年体检报告,以便比较
“敷最贵的面膜熬最长的夜。”从事体检工作多年,周薇医生似乎能够理解很多人在面对身体健康上的矛盾表现,“一方面能看出来他们重视体检,但另一方面又害怕体检,害怕查出问题,害怕为这些问题付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害怕自己没有决心做到规律生活健康饮食。”
周薇建议,有一部分人,以往的体检中已经查出了一些疾病,建议保留历年的体检报告,拿出来“连连看”,看看疾病是否进一步发展了。
比如早年检出肝血管瘤,看看近年来的数值,肿瘤是不是变大了,变大速度是不是加快了。如果是,医院处理。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如果每年的指标都不断升高,也一定要引起重视。
“体检不单单是为了发现问题,归根结底是要解决问题,现在医疗这么发达,这些问题都是有措施的。有病治病,没病防病,这是体检最根本的目的。”周薇医生说。(株洲晚报记者杨凌凌通讯员宋玺)